内容简介
本书选择的切入点是中国经学史上的一场公案——“郑王之争”。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。对《诗经》的诠释,汉代有齐、鲁、韩、毛四家,四家中,《毛诗》学后来居上,成了中国《诗经》学历史最悠久的一个解释学原则。东汉末年,郑玄整合了两汉纷繁复杂、歧义百出的经学诠释,成为中国经学史上一位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宗师。此后不久,中国的经学诠释领域又出现一位著名的经学家——王肃。王肃“自幼习郑学”,但成年后却与郑玄学说产生了分歧,重新遍注群经。在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,郑玄与王肃的经学诠释之争是一个文化热点事件,许多重要事件与此关联,许多重要人物卷入其中,甚至在官学中每一经都是郑、王并立。这就是中国经学史上著名的“郑王之争”。本书将目光聚焦于《毛诗》的郑、王诠释争议,从历代的各种典籍中全面分析了郑、王之争的历史、学术渊源,并有个人独到的见解。